哪怕最终会被贬为一名普通小兵,李光弼也下定决心要向潼关的主将鲜于中通进言,强烈建议在守城之前,必须先将城内所有的不安定因素全部清除干净。
他坚信,只有这样,才能守住通关的安全,抵御叛军的进攻。
其实,尽管洛阳城内的粮草已经所剩无几,八万士兵也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但李光弼始终坚信,洛阳城的防御体系是坚不可摧的。
他一直相信,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这座城市的地理优势,合理调配兵力,就一定能够守住这座重要的城池。
以李光弼的判断,只要能在洛阳城坚守一个月,叛军自然会因为粮草断绝、士气低落而不攻自破。
这并非只是一种盲目乐观的想法,而是基于他对当前局势的深入了解和精准分析。
首先,李光弼对河北、河东和河南一带的地形、民情等都非常熟悉。
他深知这些被叛军占领的地区,民众对叛军的统治方式必然心存不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毕竟,叛军的到来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和压迫。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时机成熟,必然会有不少人揭竿而起,组成义军反抗叛军。
如此一来,叛军的后方就会变得极不稳定,他们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境。
其次,李光弼对王忠嗣和高仙芝等名将的军事才能和作战风格也了如指掌。
他知道,一个月之后,吐蕃人和契丹人恐怕就难以再牵制住这两位名将。
以他们的手段和实力,一旦摆脱了吐蕃人和契丹人的纠缠,肯定会迅速带兵从叛军的后方对其老巢发起猛烈进攻。
到那时,叛军恐怕连造反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能存活多久了。
因此,李光弼坚信,只要能在洛阳城坚守一个月,叛军的覆灭就只是时间问题。
而这一个月的时间,对于洛阳城中的守军来说,虽然充满了艰难和挑战,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实现。
只要他们能够团结一心,顽强抵抗,充分利用洛阳城的地理优势和防御设施,就一定能够守住这座城市,迎来最终的胜利。
然而,李光弼怎么也想不到,北城门竟然如此不堪一击,就像纸糊的一样,轻易地被敌人从内破开了。
这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仿佛这一切都不是真实发生的,而是一场离奇的噩梦。
就在北城门被攻破的一刹那,城头上的守军们完全惊呆了,他们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此时,城内的守军陷入了极度的混乱之中。
除了一部分被李光弼聚拢在一起的守城官兵还能勉强保持一定的秩序外,其他的守军已经完全失去了指挥,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窜。
他们惊慌失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
此时的城池里,到处都是厮杀声、惨叫声和咆哮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恐怖的嘈杂声浪。
鲜血染红了街道,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整个城市都被死亡的阴影所笼罩。
而叛军攻进城来的人马却如汹涌的潮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涌进来。
他们士气高昂,一路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城中的许多重要据点。
有些叛军如凶猛的野兽一般,从北门冲杀进来,气势汹汹,锐不可当;还有一些则趁着守军放弃城头的时机,如饿虎扑食般直接攻上城头,然后如蝗虫过境般从城头上杀入城内,让人防不胜防。
就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整个城市中,唯有李光弼所统率的那一万余名忠心耿耿的嫡系将士,才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奋起抵抗。
然而,李光弼强行征召的那八万大军的状况却令人堪忧。
这八万大军中,一部分人眼见局势不利,惊恐万分,匆忙间脱去身上的军甲,乔装成普通百姓,藏匿在城中的各个角落,希望能逃过一劫。
另一部分人则完全失去了理智,惊慌失措地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窜,根本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也不知道如何应对眼前的危机。
更有一些人,在混乱中彻底癫狂,趁着局势失控之机,肆意妄为,四处作乱。
他们不仅疯狂地抢夺财物,还成群结队地闯入一些大户人家,对那些娇柔的大族闺秀、侍妾、千金小姐,甚至是丫鬟侍女们进行强行欺凌,手段极其残忍。
而李光弼的那一万多嫡系人马,在冲下城头之后,同样遭遇了巨大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