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像他爹朱标!
也像……他的恩师苏尘!
蓝玉心中感慨万千,点了点头,示意朱允熥坐下说。
“殿下请讲,只要老臣这把骨头还有用,定不推辞。”
朱允熥依言坐下,将当前的局势,特别是各地因《儒报》檄文而起的动荡,以及苏尘提出的应对之策,简明扼要地说了一遍。
“……安国公的意思是,眼下硬碰硬,只会让局势糜烂,正中某些人下怀。”
“当务之急,是稳住那些摇摆不定的地方势力,特别是那些只想维持地方安稳、不愿卷入纷争的州府官员。”
“只要能争取到足够多的中间力量,让他们坚守中立,弹压地方骚乱,不让事态扩大,那这场风波,就掀不起滔天巨浪。”
“孙儿想请舅爷出面,联络旧部将校,或是军中素有威望的老兵,请他们以私人身份,前往各关键州府。”
“不必直接介入政务,只需在那里坐镇,成为一股稳定人心的力量,震慑宵小,让那些地方官有所倚仗,不敢轻易倒向任何一方。”
“只要中立的州府足够多,天下……就乱不了。”
蓝玉静静听着,眼中精光闪烁。
好小子!
苏尘这计策,果然够“老六”!
不直接对抗,而是釜底抽薪,瓦解对方煽动大乱的基础!
抓中间派!
这思路,刁钻,却又直指要害!
蓝玉几乎立刻就明白了苏尘的用意,也清楚自己在这其中的分量。
他在军中的威望,他对那些老兄弟、老部下的影响力,正是稳住这些“中间派”的关键。
“好!”蓝玉猛地一拍大腿,沉声道,“安国公这计策,甚合我意!”
“殿下放心,这件事,老臣应下了!”
但他随即又微微皱眉:“只是……这人手,一时之间,怕是不好找齐。如今散落在各地的老弟兄,联络起来也需时日。”
朱允熥闻言,脸上却露出一丝笃定。
“舅爷,不必您亲自一一联络。”
“您只需……”
“赐下几封亲笔信即可。”
“有您的信物和名望在,足以让那些叔伯们明白轻重,鼎力相助!”
蓝玉微微一怔,随即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在寂静的禅院里显得格外响亮。
“好!”
“好一个‘亲笔信’!”
“殿下,你比老臣想象的,还要有魄力!”
他看向朱允熥的眼神,充满了赞许和欣慰。
小主,
“笔墨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