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日。
清晨的微光尚未完全驱散京城的夜色,几封沉甸甸的亲笔信,已经悄然送到了安国公府。
信纸是寻常的麻纸,墨迹却力透纸背,带着一股久经沙场的铁血刚劲。
那是蓝玉的字。
更是他蛰伏多年,却从未消散的威望与承诺。
苏尘将信件仔细收好,脸上古井无波。
布局,早已在心中演练了千百遍。
他唤来了吴本六。
京城的罗网悄然运转,无数指令通过隐秘的渠道散发出去。
与此同时,雨化田的“夺舍”暗桩系统也被激活。
任务只有一个:将这几封信,以最快的速度,复制,然后送到帝国每一个角落,那些曾经追随凉国公,或对其心存敬仰的老兵、旧将手中。
不是原件。
而是纤毫不差的刻印本。
几万份。
足以覆盖大明十三行省所有需要被“提醒”的人。
苏尘的要求很简单。
信中的指示,就是行动的纲领:什么都不要主动去做,不参与党争,不盲从煽动,唯一要做的,就是用尽一切手段,维护地方秩序,弹压一切试图制造混乱、冲击官府学堂的行为。
守住底线。
守住安稳。
仅此而已。
命令下达的同时,苏尘掌控下的各地贸易衙门也接到了指令。
银子。
大量的银子,开始悄无声息地流向那些即将被“唤醒”的力量。
钱粮,是行动的保障。
安国公府的大网,结合蓝玉的名望,再加上充裕的财力支持。
一张旨在稳定全国局势,对抗汹汹乱潮的大网,无声地铺开。
事情的进展,顺利得超乎想象。
蓝玉这两个字的分量,在大明军中,在那些渴望安稳的底层官吏和老兵心中,重若千钧。
短短一个月后。
大明帝国的大多数州府,都悄然多了一股中坚力量。
他们或许没有官面上的身份,却拥有实打实的威望和执行力。
他们成了地方官府与汹涌民意之间的缓冲带,也成了那些野心家们难以逾越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