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还是不对!”
听了半天,朱元璋一个劲儿的摇头。
“按你的说法,整场战事,武官们都在帮助老四,急人所急,予取予求。”
“如此,靖难之役,何苦用的上四年?”
“大概半年三个月,就能杀到东南半壁,登基称帝了。”
李善长呵呵一笑,似乎知道他会这么说。
“毕竟,建文帝掌握着朝廷!”
“除了那些酒囊饭袋的文官,朱允炆身边,还是有几个能派上用场的......”
“例如,山东布政使铁铉,都督平安、盛庸等将领,想方设法的,给燕王制造麻烦。”
“至于其他的,基本全程划水,不和他为难。”
话音一落。朱元璋恍然大悟。
大明朝文武平衡,朱允炆偏偏宠信一端,直接重拳出击,给自家叔叔为难。
这皇位丢的,半点不冤枉......
看来,后世储君不能只和文官交好,武将那边,也得多加关照。
给那群武夫逼急了,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
再说了,就算要削藩,也该先解决最大的刺头,后面的还敢说什么,肯定乖乖交出兵权。
结果,老太太吃柿子,捡软的捏,给了燕王足够的准备时间,还不愿意团结武将,该当有此下场!
不过,朱棣起兵谋反,倒是开了个坏头。
朱家的后世儿孙一看,燕王有这段光荣的历史,是不是我上我也行呢?
要是藩王人人效仿,还不乱了套?
像李家王朝那样,为了争夺皇位,六亲不认,骨肉相残。
自从李二凤子的开始,前后爆发了十几次政变,光是在玄武门的,就有四次。
俗称:李家政变专用大门!
有什么大不了的,八百就八百,拼一把再说。
赢了会所嫩模,输了直接刑场见......
风险很高,但收益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