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能胜任吧,朱皇帝可盯着呢,万一惹得朱元璋不痛快,他宋讷这国子监祭酒的位置估计也保不住了。
宋讷的脑子里面心思急转,片刻后老爷子有了主意。
“启禀陛下,国子监监生每日刻苦习齐家治国之本领,就为了有一日能为朝廷,为陛下分忧。”
听到宋讷这话,许多官员对宋讷怒目而视:老东西!你果然没有骨气,这就跪了?
“然国子监监生去了各地基层推行新政,人生地不熟又没有帮手,恐难以成事,届时会让陛下失望,令天下人耻笑他们。”
“故老臣认为派国子监监生去各地之事,亦徐徐图之,不宜操之过急啊陛下!”
那些本来对宋讷怒目而视,心里暗骂宋讷的人,无不是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转。
暗暗给宋讷竖起大拇指!高!宋大人真是高!
首先,我宋讷支持您朱皇帝派国子监学生过去,他们的本事不弱,但人手不够。
不是我宋讷教导得不好,是客观条件在那儿。
其次,贸贸然派遣国子监学生去基层,陛下失望,天下人耻笑,最后落得还是您陛下的面子。
我宋讷为了陛下您的面子,操碎了心!但是客观上,我还是不赞成国子监学生外放。
里外话都让宋讷这老狐狸给说了,谁看了不得佩服一声千年老狐狸!
朱元璋眉头微蹙,盯着宋讷片刻,忽然笑了。
“好啊,宋大人果然忧国忧民,想得也周全,所以,与国子监诸生外放并行的,还有一项新政!”
“咱决定在乡里面设置乡官,日后,各地的吏员可经过考核之后,成为乡官!”
哗!朱元璋提出的国子监诸生下乡就够惊人的,这第二项新政更是惊人。
朱元璋的第二个新政,可以总结为“吏转官”。
吏转官这事儿从秦汉时期就有了,官吏官吏,虽然经常一起说,但官员与吏员截然不同。
官员能晋升,有明确的升迁渠道,但吏员干一辈子也就是个吏员,甭管你有多少辛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