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承庆殿父子对话(一)

第577章 承庆殿父子对话一

“承乾啊,朕知道常胜做过你几年的侍卫统领,你们关系比较亲近。”

李世民还怕李言年龄小,搞不清楚这里面的轻重,于是主动劝说,给李言台阶道:“不过他现在也是大唐的武将,论功行赏也是朝廷的制度,不能任由着你谦虚就可以推掉的,这样对常胜也是不公平的。”

“父皇误会了!”

李言解释道:“程怀亮是平素和三弟走得比较近,如今三弟勇挑重担,接下了去和突厥谈判的差事,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所以,儿臣觉得,将这个职位让给程怀亮,或许对三弟来说,也是一种慰籍。”

经过了大清时代之后,李言深知,夺嫡策略并非是一成一变的,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李世民今年才三十出头,还有二十年的漫长执政时期,这中间要出多少变数。

所谓夜长梦多,久则生变,就是这个道理。

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自己就是神仙,也无法保证在名位兄弟和各种势力的明枪暗箭下,一直不出纰漏,让李世民一直满意。而很大概率就会和原剧中一样,哪怕自己人品再好,再努力上进,日子久了,也会被挑出一大堆毛病。

最后反而还不如刚刚成长起来的新人李治。

所以在一开始,结合系统任务,李言就为自己制定了效法李世民,武力夺取政权的道路。

但那要到后期攻守之势转变的时候,李世民身体虚弱,对自己产生防范和打压,而自己又日渐成长,被满朝文武寄予厚望,人心渐移,将未来希望放到自己身上的时候了。

而在前面,还是要尽量低调,少冒头。

在前期跳得越高,就折得越快。

同样的道理,想要打压李恪,并不是去削弱他,这样反而帮了他,等于是在间接的磨炼他,成全他。真的要对付他,就要往上拱他,不让他在下面安心的成长,让他年纪轻轻就大出风头。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自然会被众非之。

到时候就算李言不出手,自然会有大把的人看不惯他,这是人性和权力属性决定,并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李言要做的就是低调发育,尽量不要冒头,少做少错,不做不错,也不会引起别人的嫉妒。

在和平年代,一个性格温和不那么强势的太子储君,是符合群臣的利益的,而实际上原剧中的李承乾也一直被群臣拥戴,只是李世民觉得李承乾太过软弱,恐其守不住大唐将山。

再加上李承乾害怕被废,提前造反,所以才被废掉的。

但就算那样,李世民依然选择了外柔内刚的李治,而不是英武类已的李恪,也不是心计深沉的李泰,就是因为这两人一个太过强势,另一个太过狠辣,别说臣子们了,就连李世民自己也害怕。

李治是在贞观十七年,十五岁被立为太子的,当时李恪和李泰都二十五岁了,虽然李世民当时已经渐渐衰老,但毕竟才四十六岁,谁会觉得自己活不了两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