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什么我能帮你们的吗?”事情办完,大堂经理笑着例行公事的问了一句,准备结束本次服务。
大堂经理就是本市本地人。
她是高中毕业的待业小姑娘,因为长相甜美声音好听性格也好,第一批就被招入银行培训以后成为高级综合服务人员。
大堂经理这个职务和经理其实一点关系也没有,这个称呼是来源于香港银行的个人经理,或者叫客户专员。
过去我们称呼这种职务叫大班,他用的桌子就叫班台,椅子叫班椅,老板这个词就是从大班演化出来的,起于香港和申城。
大班其实不是一个具体职务,更不是老板,是对具体负责某一块业务的负责人(执行人)的一个概称。
这种职务在洋行时代一般都是由中国人担任,也就是买办,代理人。
虽然在外国人眼里啥也不是,但是在国人眼里那就相当牛逼了,依附着外国人有钱有势有头有脸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大堂经理并不是管理岗位,是高级业务类员工岗,属于是银行的前厅核心岗位,负责维护秩序,为高级客户提供服务。
“你不把你以前存的钱都转到这张卡上啊?”秦班长感觉自己操透了心:“这张不是说利息给的高吗?”
“能转吗?”姜老六看向大堂经理。
大堂经理歉意的摇了摇头:“只能您去把钱取出来,然后再存进来,我们行正在积极促进各行之间的互通,但是暂时还不行。”
这个时候各个银行之间还不存在互通,转账也仅限于公对公业务,ATM机也只为本行客户提供存取款服务。大部分只能取。
“您需要买一部手机,”大堂经理笑着提醒:“您可以优先用那笔钱来支付消费。”
“对哦,老六你现在发了,手机得买,以后买卧铺不也得用你电话号嘛。”秦班长眼睛一亮:“走,买手机去。”
“麻烦你了哈。”姜老六向大堂经理表示感谢,三个人从银行出来。
“不客气,欢迎您再次光临。”大堂经理一直把三个人送到银行门口,心里暗搓搓的想着这个人和二号贵宾到底是什么关系。
其实国内的一二三四五,前五位黑卡贵宾,包括支票本都是张铁军,小柳是一号,张铁军是二号,周可丽是三号,张凤四号,徐老丫五号。
只不过大家平时都不怎么花钱,没有什么需要花大钱的地方,也不怎么用。
平时工资都花不完。
“去哪买手机?”出了门姜老六就懵了,站在那不知道往哪走。
她连个BB机都没有,手机那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从来都没接触过,根本不知道在哪卖。
“先取钱呗。”秦班长拽着她往一边走:“走走,工行在那边。你是啥行的?”
矿区选厂片就两家银行,一家工行一家农行,反正不是那个就是那个。不过农行的储户要多一些,它的网点在居民区。
整个矿区就农行的网点多,建行和工行这会儿逼格大,客户主要是以政府和厂矿企业为主。
“我特么是农行。”姜老六翻了秦班长一眼:“咱们那有跑工行存钱的吗?”
也就是矿山上面的居民存工行的多,那边工行方便,选厂和机修片包括区里都是存农行的多,农行还搞了ATM机和二十四小时业务。
不过这个二十四小时银行没办多久就黄了,主要是晚上没有人。
过了晚上十点街面上也就是那些地痞混混还在活动了,他们哪有钱需要跑银行。
“农行也在那边儿。”秦班长对这一片比较熟。
“不是,什么情况啊?”姜老六的老公在一边急了:“老六你不跟我解释解释?怎么了就这么些钱呐?什么朋友啊?”
“你就偷着乐去吧你,逼逼逼逼,”秦班长斜了老六老公一眼:“也不知道你上辈子吃了多少狗粑粑,这特么真是狗命。”
姜老六在农行是存折。以前都是存折,还是那种不用实名的,九五九六这两年各个银行都在搞折换卡,不过效果并不算好。
主要是卡上看不到数字,不少人心里感觉不大靠谱。这要是存进去给弄没了咋整?
再说也看不到个数儿,花了多少存了多少都不好算计。
后来也不知道是哪家银行琢磨出来的办法,就是一折一卡,卡折同步,存折和银行卡共用一个号码,数据同步。
储户自己想用存折用存折,想用卡就用卡,存折可以藏在家里,银行卡随身携带,啥都不耽误。
然后各家银行拼尽全力发展商户,和商场和个体户和大饭店机场签协议发刷卡机。
主要就是为了给老百姓养成用卡的习惯,等适应了银行卡的方便性和功能,存折自然而然的也就淘汰掉了……
但事实上一直到张铁军回来那年,存折依然存在着,到底也没淘汰得了。
主要是他们就没有考虑到,国内的大多数老百姓都是需要天天算计着用钱的,他们没有多余的钱可以扔在银行里不闻不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看不到具体数字就会给这一大部分老百姓带来十分的不方便,会让他们心里极度的不安。
事实上在九十年代中期以前,国内老百姓并没有存钱的习惯,都是现金放在家里藏着收着,所以才会产生叫人不敢相信的高息吸储。
在这一点上,银行应该感谢九十年代社会状态的不安稳,感谢那些为了促进银行存款业务起五更爬半夜最后进了监狱的社会精英们。
这个时候的银行办事都简单,没有后来那么多的麻烦和询问,你想把存折上的钱全部取出来那就填单子取,存折不想要了他直接帮你销户。
姜老六的老公也是大集体的职工,在基建队,收入时高时低那种,两口子这几年一共撵了不到一万块钱,有零有整的全部取了出来。
姜老六直接把存折销户了,那边是贵宾卡利息还高,傻子才把钱继续存这边。
“这些你揣着吧,别大手大脚的。”姜老六把零头四百三十几块钱递给老公:“以后烟抽好点的,省着一嘴味儿。”
“真给我?”她老公搓了搓手,小心的问了一句,有点不大敢相信。这都赶上他一个月工资了。
这个年头能把一个月工资揣在兜里随便花的男人,不多,大集体那边能随时从兜里掏出来百八十块钱的都少。
其实全民这边也差不多,也就是后来才上班的这些技校生,有些家里条件好的工资都归个人花,大部分还是要交给家里。
平时兜里总揣着钱的,不是好赌的就是好喝的,都不是过日子人。
张铁军原来就是这伙的,有多少花多少,不过他也能挣,兜里没缺过钱。
“不要啊?”
“要。”
姜老六翻了老公一眼,问秦班长:“那个手机去哪买?”
“看你想买啥牌子呗,”
秦班长虽然自己也没有手机,但是并不影响她对这东西的了解,就像后来那些没车的比有车的人更了解汽车一样。
这种人才属于年轻人里面的大多数,哪个年代都一样。买不起多去看看也是好的,万一哪天发财了呢?
“我也不知道啊,我又没用过。”
“电信局在南地,”秦班长比划着给老六介绍:“那边只能办电信的卡,都是进口机器。
电报大楼那边也有,那后面都是卖手机BB机的店,也能帮着办卡,电信和联通都行,就是都是二手货和水货。
看你想买啥呗。还有文化宫转盘那个尚品商场一楼,有神匠的专卖店,就卖他自己家的电脑和手机啥的。
其实我感觉他家的手机好些,现在都出到非凡三了。
要不你就买这个得了,反正你现在也不差钱儿,他家还能刷银行卡呢,不是说你这张卡有优惠嘛。”
“你啥前回去?”老六问秦班长:“你还要去哪逛逛不?”
“我陪你买完手机就回,不想逛哪了,特么兜里一个逼嘎没有逛啥呀?看着还眼馋。”
“那我给你买件衣服吧,特意陪我跑了半天。”
“可拉倒,不用,你要有那心请我吃顿好的就行。”
“那也行,那咱们去把手机买了,完了找个地方我请你吃饭。地方你选。”
“那我可得好好想想,宰你一顿。”
三个人过大街穿小巷,来到商场这边,找到神匠的专卖店。
现在不止有神匠的专卖店,宝马也弄了自己的专卖车行,都在人民路这一侧,还有胜利电子,尚品家具的店铺。
商场里面奇迹院线的电影院和电子娱乐城,歌城也都在装修当中,就等着全国统一开幕营业。
按照张铁军的计划,电影院和电子娱乐城是后面的事情,原打算是在两千年推出来,不过计划没有变化快,这是管理团队的一致决定。
张铁军说了不插手具体管理那就真的不会插手,他们决定了上那就上。
等电影院开幕,奇迹院线第一批将拥有三千三百多块大银幕,其中巨幕有一百多块。
别感觉三千三百这个数字好像不太咋的,要知道我们从零二年开始对银幕和票房进行统计,当年全国的大银幕数量是一五八一。
一千五百八十一块。
一直到一零年,历经八年的时间发展,全国大银幕的数量才达到六二二三,六千两百二十三块。
现在你还感觉三千三百块少吗?
事实上在八十年代我们的大银幕数量是最多的时期,那个时候全国上下可以说到处都有俱乐部和电影院,还有不知道数量的农村放映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