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3月,上海卓氏生命科学研究院。
实验室里弥漫着一种紧绷的期待感。李维宁站在观察窗前,目不转睛地盯着隔壁房间里的实验猴"阿尔法"。这只12岁的恒河猴相当于人类60岁高龄,三个月前还表现出明显的认知障碍——无法完成简单的记忆测试,甚至认不出饲养员。
"最后一次验证测试,开始。"李维宁对着麦克风说道。
技术员按下按钮,实验装置发出轻微的嗡鸣声。阿尔法面前出现了三个颜色不同的按钮,它毫不犹豫地按下了中间的绿色按钮。紧接着,装置释放出一粒葡萄干作为奖励。
"正确率98%,几乎与健康年轻猴子无异。"玛蒂娜·施密特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李,我们真的成功了。"
李维宁深吸一口气,转向站在一旁的卓西度,"卓先生,这是人类首次在灵长类动物身上逆转阿尔茨海默症症状。我们设计的AAV载体成功将治疗基因递送到猴脑内,清除了β-淀粉样蛋白斑块并修复了神经元损伤。"
卓西度双手插在白大褂口袋里,表情平静,但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人体试验需要多久准备?"
"至少两年。"李维宁推了推眼镜,"需要完成毒理测试、剂量优化和临床试验方案设计。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符合GMP标准的生产设施来制造临床级基因治疗制剂。"
"太慢了。"卓西度摇头,"我有个提议——收购一家现成的制药公司。"
一周后,德国法兰克福。
Heinrich Pharma总部大楼前停满了媒体车辆。这家有百年历史的德国制药公司因经营不善濒临破产,却拥有欧盟认证的生物制剂生产设施和覆盖全欧的销售网络。
"十亿美元,包括所有专利、设备和员工。"卓西度在谈判桌前放下报价文件,"条件是保留全部研发团队和生产基地。"
Heinrich家族代表面面相觑。这个价格远高于其他竞购者,但附加条件也最为苛刻——卓氏要求完全控制公司战略方向。
"卓先生,您确定要保留所有员工?"老Heinrich皱眉道,"我们的研发效率一直备受诟病。"
"效率问题源于管理,而非人才。"卓西度直视对方,"德国工程师的严谨正是基因药物生产最需要的品质。"
当签字笔落在合同上的那一刻,欧洲医药行业尚未意识到,一场变革已经悄然开始。
1996年6月,上海卓氏集团季度战略会议。
会议室大屏幕上显示着最新的组织架构图:卓氏集团旗下已经拥有十二家主要子公司,从最初的芯片、光刻机扩展到如今的医药、医院、连锁药房等多个领域。
"Heinrich Pharma已经更名为卓氏欧洲制药,正在改造生产线以适应我们的基因药物生产标准。"苏晚晴汇报道,"上海张江的GMP生产基地下个月就能竣工,设计产能足以满足亚洲市场需求。"
林子豪举手提问:"老板,我们真的要自己建医院和药房?这不是偏离了科技公司的定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