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生命科学的商业帝国

重生1983年 卓西度 1685 字 15天前

卓西度微微一笑,按下遥控器切换幻灯片。屏幕上显示出一张流程图: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试验,再到药品生产和终端销售,形成完整闭环。

"医药行业的痛点是什么?"他环视众人,"是研发与应用的割裂。我们不仅要开发突破性疗法,还要确保患者能够真正受益。收购华东六省的惠民连锁药房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建立卓氏专科医院网络,专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罕见病的治疗。"

财务总监林小芸快速计算着数字,"按照这个规划,未来五年需要投入至少二十亿美元。"

"资金不是问题。"卓西度语气坚定,"光刻机公司即将上市,预估市值超过百亿美元。阿里巴巴的股份也在增值,软银最近给出的估值已经达到一亿五千万美元。"

其实卓西度没说的是,我的道指看涨期权的价值正每日以数亿美元的速度递增,而且即将……起飞!

会议结束后,卓西度单独留下了李维宁和玛蒂娜。

"人体试验准备得如何了?"

李维宁递上一份文件,"方案已经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但FDA和EMA都要求我们提供更长期的安全性数据。"

"那就先在中国开展。"卓西度果断决定,"我已经和卫生部达成共识,允许我们在瑞金医院进行小规模临床试验。首批十名患者,全部为早发性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症。"

玛蒂娜犹豫道:"这会不会太冒险?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所以需要严格的入选标准和完善的监测方案。"卓西度看向两位科学家,"我相信你们的专业判断。记住,每一分钟的延迟,都意味着数千患者失去治疗机会。"

1996年9月,上海瑞金医院。

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张明远仔细检查着第一位受试者的脑部MRI图像。"难以置信,"他喃喃自语,"β-淀粉样蛋白沉积减少了近40%,而且没有任何出血或炎症迹象。"

小主,

病房里,52岁的工程师王建国正与女儿视频通话。"小芳,爸爸今天记得你的生日了,是9月18日,对不对?"他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我还记得你小时候最爱吃奶油蛋糕..."

女儿在屏幕那头泪流满面。三年来,这是父亲第一次准确记得她的生日。

李维宁站在病房外,通过玻璃窗观察这一幕,手中的平板电脑记录着各项生理指标。"认知功能改善明显,MMSE评分从18提升到26,已经接近正常水平。"

卓西度拍了拍他的肩膀,"通知公关部,准备新闻发布会。但记住——强调这是早期结果,仍需长期观察。"

消息一出,全球医药界震动。《自然医学》连夜联系李维宁要求发表论文;CNN派记者团专程来华采访;华尔街分析师开始重新评估卓氏集团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