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策反风云 为渡江开辟隐蔽战线

徐吉标传 友源丛云 2870 字 3个月前

在江北五地委的管辖区域内,一场轰轰烈烈的支前热潮如燎原之火再次掀起。长江沿线的群众被广泛动员起来,大家怀着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主动投身到献粮、送粮的行动中。各县干部与从山东赶来支援的干部们不辞辛劳,深入到每一个乡村农户,耐心地做着思想工作。

这些朴实的农民,虽然大多没有文化,也未曾见过大世面,但他们心里却跟明镜似的,清楚地知道谁是真正为人民着想的政党。他们毫不犹豫地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粮食都献给了工作组,坚信共★★必定能战胜国民党。

此时的五地委,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如同奏响了一曲紧张而激昂的战前交响曲。程明远坐镇指挥,神色镇定,有条不紊地应对着各种情况。突然,电话铃声再次响起,是含山县委张健打来的。张健焦急地汇报:“程书记,我们掌握了近百条船在运漕,打算送到江北三官殿,可途中有段水路不通,恳请您考虑解决。”程明远立刻问道:“张健,船的准确数字是多少?挖通水道的工程有多大?”张健赶忙回答:“船有 91 艘,每艘吨位 100 担,这挖通水道的工程可不小,想想都觉得困难重重。”程明远又问:“那你觉得需要多少人,多少天能完成?”张健思索片刻后说道:“2000 人,5 天。”程明远立刻回复道:“我给你 3000 人,3 天,就 3 天必须完成。”

放下电话,程明远迅速联系调配人力,一道道指令从五地委发出。不久后,3000 名民工带着工具,浩浩荡荡地朝着含山那段堵塞的水路进发。他们当中,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有经验丰富的中年汉子,每个人的眼神中都透着坚定与决心。

到达目的地后,大家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挖掘工作中。初春的江水依然透着丝丝寒意,但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挖土,有的负责搬运,有的则指挥船只的调度。在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中,大家齐心协力,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尽快挖通河道,确保粮草顺利运往目的地,为渡江战役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这仅仅是支前工作中的一个小插曲。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还会有多少类似的难题摆在陈明远和五地委的面前?在这紧张的筹备过程中,又会发生哪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而随着渡江日期的日益临近,支前工作能否按时完成,为大军渡江提供坚实的保障?一切都在这忙碌而充满希望的氛围中,等待着揭晓答案。

龚喆明(龚世泰)经过艰苦侦查,初步确定了枞阳的土桥、杨沟、六洲,无为的五号,桐城的汤家沟,芜湖的裕溪口、西梁山,江浦的浦四、西江口等多处秘密起渡点。这一情报,如同渡江作战棋盘上的关键落子,为战役的成功推进奠定了基础。

程明远与付继泽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亲临各渡口视察。实地考察后,他们果断决定趁夜幕降临,将内湖及湖里的大小船只悄然送往各起渡点埋伏。这些船只,将成为渡江大军跨越天堑的关键力量。为了给渡江大军提供最为可靠的水文报告,程明远特意调来专业人士,陪同龚喆明深入前沿阵地。他们在危险的前沿,进行着细致的测绘、测量与绘图工作,每一个数据、每一笔线条,都承载着对大军渡江安全无误的殷切期望。

巢南的槐林嘴向家冲里,修船的场景热火朝天。木匠们的劳作声交织在一起,人来人往穿梭于大小船只之间。那些原本普普通通的工匠,此刻都怀着对革命事业的热忱,全力以赴。魏木匠凭借着精湛技艺与丰富经验,俨然成了修船的“★★程师”。在这里,每一个造船工匠都使出浑身解数,他们纷纷表示,为大军渡江出力,不计报酬,只要能有一顿饱饭就行。

与此同时,徐吉标招募来的渡手、水手数量已超过千人。此外,部队挑选出2000名熟悉水性的战士作为战时预备队,他们正进行着紧张的训练。普通木匠们也没闲着,忙着为船只制作桨、篙、跳板等物品。大家各司其职,为即将到来的渡江战役做着最后的冲刺准备。

巢南朝北及江北沿线的老百姓,已然看到了东方的曙光,他们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共★★身上。百姓们自发走出家门,踏上送粮之路。这其中,有来自合肥北乡郑塘梢的军烈属。贫雇农出身的他们,听说侄女婿程明远担任了渡江大军的重要职务,二舅郑永成、三舅郑永香、四舅郑永贵,主动将家里舍不得吃的细粮,从肥东三十头一路背到巢县。三位老人不辞辛劳,走了几天几夜,终于将粮食捐给了公家。程明远得知后,满心感动,想留他们吃饭,老人们却婉拒道:“我们都带干粮了,我们一直都支持三姐(侄女方毓芬),就想来帮帮你,你这么忙,我们就不打搅了。”程明远听后,心中暖意涌动,吩咐黄玉书将三位老人家送出去。

在这渡江战役的破晓前夕,筹备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既有战略部署的严谨,又不乏百姓支持的温情。然而,前方依旧充满挑战。敌人是否会察觉到这些秘密起渡点的异常?水文情况是否会出现预料之外的变化?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还会遇到哪些阻碍?陈明远和他的战友们又将如何化解危机,确保渡江战役取得最终胜利?一切都在这黎明前的紧张氛围中,等待着命运的揭晓

巢县老街上,一幅热火朝天的支前景象令人动容。运粮、送粮的队伍绵延不绝,人们以各种方式踊跃为解放大军输送物资。有人背肩挑扛,有人推着独轮车,驴车、牛车、马车也纷纷上阵,甚至还有少量大卡车夹杂其中。然而,狭窄的街道瞬间被挤得水泄不通。这座刚刚解放的巢城,既没有交警维持秩序,也尚未建立完善的交通规则,大家一心只想着争先为大军送粮,场面一度混乱。

就在巢县南门处,悲剧突然发生。一辆大卡车在拥挤的人群中失控,将一名送粮的老大爷当场轧死。这起事故,因为是在为解放大军送粮的过程中发生的,迅速被报到巢县粮食局局长倪子干那里。倪子干深知事情重大,处理稍有不慎,就会严重影响军民关系。他一边赶忙派人去安慰家属,稳定情绪,一边将电话打给了五地委秘书陈学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