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以后每天早上,我们先站十分钟桩,再打球,保证你进步飞快。”屈正阳欣然应允。他深知,站桩对核心力量、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的锻炼,对孩子百利而无一害。
练球兼“练功”约一小时后,屈晓萌已是汗透衣背,小脸红扑扑地坐在石阶上休息,累并快乐着。屈正阳则回到阁楼,目光落在了那架古筝上。前世他因缘际会学过几年古琴,与古筝虽不同器,但乐理相通,指法亦有可借鉴之处。他净手坐下,指尖轻拨琴弦,一串清越的音符便流淌出来,在这安静的阁楼里格外动听。
他试弹的是经典曲目《渔舟唱晚》。起初指法还有些生疏,几个来回后,肌肉记忆逐渐苏醒,旋律变得流畅起来。悠扬的琴声飘出阁楼,洒落在青槐巷的晨光里。路过楼下的邻居张阿姨诧异地抬头,笑着朝上面喊了一嗓子:“正阳?是你在弹古筝啊?弹得可真好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屈正阳闻声,只是对着窗口的方向笑了笑,并未停下。琴声淙淙,如溪流潺潺,将周末早晨的闲适与宁静烘托得愈发醉人。
一曲终了,余音袅袅间,楼下传来了开门声和父母说话的声音。
“正阳?在楼上吗?”是母亲李慧兰在喊。
屈正阳应声下楼,只见父亲屈建国手里正拿着一个长方形的、印着体育品牌Logo的纸盒,神情看似随意,但眼底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爸,妈,你们回来了。这是……?”屈正阳的目光落在那个盒子上,心跳莫名快了半拍。
“给你买的。”屈建国将盒子递过来,语气一如既往的平淡,却带着不容错辨的重量,“红双喜的狂飙龙5,配的两面狂飙3胶皮。你们王老师反馈,你最近训练态度和效果都突飞猛进,这次联赛很有希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屈正阳接过那沉甸甸的盒子,打开。里面静静躺着的,正是那款他前世只能在视频里欣赏、在论坛里讨论的专业级球板,市场价超过四位数。一股强烈的酸涩与暖流交织着涌上喉头。“爸……这,这太破费了。”他的声音有些发紧。
“说什么傻话。”屈建国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只要你真能在这条路上走下去,打出名堂,这点投入,值得。下午我带你去‘星光球馆’,找周涛帮你把胶皮粘好,他是专业出身,顺带让他再给你指点指点动作细节。”
“谢谢爸!”屈正阳紧紧抱着球盒,重重点头。这份沉默而厚重的支持,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让他动力十足。
下午,“星光乒乓球馆”内人声鼎沸,球鞋摩擦地板的吱嘎声与乒乓球撞击台面、胶皮的清脆声响交织成独特的运动乐章。球馆老板周涛是屈建国早年教过的学生,曾是省队成员,退役后开了这家球馆,在市里的乒乓球圈子里小有名气。
“周涛,麻烦你了,帮我这小子拾掇拾掇新拍子,再掂量掂量他现在的斤两。”屈建国笑着说明来意。
周涛爽快答应,目光落在屈正阳身上,带着审视与好奇:“叔,您放心。来,正阳,新拍子粘好前,咱们先用馆里的拍子活动活动,让我看看你到什么火候了。”
两人各执球拍,在球台前站定。周涛不愧是专业队下来的,第一个发球就极具威胁,一个又低又转的侧下旋,直奔屈正阳的反手小三角。
屈正阳瞳孔微缩,脚下迅捷垫步,身体重心压低的瞬间,手腕如同绷紧的弓弦骤然释放,拍面精准地切入球体底部,一记质量极高的“拧拉”,球带着强烈的侧旋,直扑周涛的正手大角!
“哦?”周涛显然没料到这看似清瘦的少年出手如此果断犀利,仓促间大步跨出,凭借丰富的经验勉强将球兜了回来,但回球质量已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