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于别人村子的羡慕与对于自己村子的不甘。
“所以我也要村子里的娃娃们都去读书。”胡贵哼了一声说道,“我就必须相信咱们村子里不能考出来一个秀才!”
齐大山知道胡贵的来意,还不是劝他把家里的孩子送去读书?于是他也没有故意拖延,直接做出了决定。
“胡叔,你考虑的都对,您的这个决定我一定会支持的。”
胡贵闻言,脸上顿时乐开了花,他笑呵呵的说道,“大山啊,我知道你家里困难,不过你不用担心,咱们有省钱的法子。”
“哦?”
对于省钱,谁都喜欢,齐大山见状,立马洗耳恭听。
“是这样的,我听教书先生说开始认字的时候不需要都买书以及笔墨纸砚。书的话,可以几个人共用一本,写的话用手指蘸着水写,或者做一个沙盘,用木棍写。”
胡贵自在的捋着自己的胡须,咧着嘴说道,“如此算下来,家庭不富裕的孩子就只需给先生交束脩即可。”
“那么,胡叔,一个孩子要交多少束脩?”这个问题是齐大山最关心的了,他忙不迭的开口问道。
“一个先生一年10两银子,另外备粮食2石(377.6斤),肉干若干。”胡贵回道。
这笔钱真的不少了,要不是因为如此,胡贵也不至于挨家挨户的劝说让孩子们去读书,他主要的目的就是多几个人分摊一下费用。
胡贵接着比划着说道,“这个先生他不管有多少孩子,教一年就是这些钱。”
这个人是胡贵废了很大的功夫才找到的一个落第秀才,他屡试不中,如今岁数已经太大,失去了继续科举的念头,这才想着谋一份教书先生的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