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页

事实上,陆政东这一招还真是有效果,沈东义其实也觉得自己挺憋屈的,即使是同在一个系统,竞争也是无处不在的,当初他和现在的市委副书记熊正良竞争宣传部长一职的时候,张新普在关键时刻还是倾向于熊正良,于是他就成为了牺牲品,从县委书记成为市里一局任局长,直到陈振龙上台之前他抓紧机会运作了一下,成为了市府副职,张新普退居二线,陈振龙自然是不会提携他的,他在副市长位置上一呆就是多年不挪窝,而且排名靠后,如果没有合适的契机,这个副市长的头衔怕是要挂到退休,现在,好像机会来了。

这几个月,他一直在观察陆政东,揣摩陆政东,如果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还不如维持现状,这几个月观察下来,陆政东的表现应该说也超乎他甚至市里很多人的预想,没有年少轻狂,显得很是稳成甚至可以用老练来形容,至少陆政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没有揣摩透,这就可以看出陆政东还是很有城府的,这是可以靠过来的前提,而陆政东搞经济的本事就不用说了,那是陆政东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陆政东和之前的两人市长不一样,是从省里空降而来,身边没有可用之人,并不像大家担心的那样,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有这三个前提,陆政东现在把开发区和招商引资这一块交给他分管,完全可以搏一搏。

现在城市建设大幕拉开,苏中路忙这一摊子都会忙得晕头转向的,把他分管的交通调整出来,自然没有意见。当然对于杨忻州来说,杨忻州肯定是求之不得,大搞交通也是陆政东的大动作之一,分管了交通这一块,虽然名义上还是敬陪末座的副市长,但实际上已经是大大提高了地位。

而秘书长张蒙,陆政东非常清楚他和吴金泉之间的关系,有一句俗话,谁能最了解领导的行踪,谁就是领导最亲近的人,而秘书长是肯定掌握领导行踪的,所以也是领导最为亲近的,但陆政东也一直用着,并没有亲近某位副秘书长,试图冷落一下张蒙,张蒙这个秘书长是一个很懂得分寸的人,有这样一个人对他来说是件好事,和吴金泉的亲近关系,在此时是利大于弊,他现在需要得到吴金泉的支持,而张蒙在两人之间无疑可以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而张蒙的去留问题,吴金泉有安排,张蒙也肯定有打算,应该不会在这个位置上呆太久就会小进一步,进入常委,去向定下来之后,再物色合适的秘书长人选,既显得大度无私光明磊落,也能度过这段过渡期。

当然这里面也有人会心酸、失落乃至暗自不满,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可能让人人都满意,重要的是团结大多数,孤立极少数,这样极少数也就翻不起什么大浪来了。

外界如何看待他这次调整,陆政东基本没有理会,他现在主要的心思在思考如何拉开城市建设的事情,如何利用这样的机会,挖掘城市潜力,促进招商引资,真正解决好城市发展和民生的种种复杂问题,这些才是陆政东真正需要考虑的问题。

城市现代化,工业规模化,可以说是面子问题,政绩问题,而在此基础上,适当缩小贫富差距,为绵西人创造一个能够有致富奔小康的机会和真正安居乐业的环境,是里子问题,这才是最难解决,也是最该解决、最复杂的最为核心的问题。

苏中路无疑心里有些激动,虽然城建是他分管的,但是能够参与到这个大计划中来,无疑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若是真要干好了,再进一步也为未可知。

开发公司班子组建一直是苏中路最为操心的工作,最主要的人选陆政东已经点将关明正,不过还有党委书记和其他成员,按照陆政东的要求,开发公司班子组成必须要是一个坚强而具有战斗力的堡垒团体,熟悉业务仅仅是一个最基本的先决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有优良的政治素质和敢打敢拼的作风,尤其是要求敢于抵御外界的诱惑和来自外界压力的性格和能力。

苏中路不禁一叹,发展公司的人员还没体会到压力,倒是他先体会到了压力,陆政东把发展公司其他人员的定夺大权交给了他,这让他有一种兴奋和满足感,甚至觉得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不过麻烦也接踵而至。

虽然陆政东很有技巧的把发展公司的级别定为正科,总经理由关明正兼任,其他班子成员只是正科副科,这就绕过了市委组织部那一关,但还是要过建委那一关。

市建委主任刘銮和其他几个副主任肯定也是有各自的盘算的,这一点苏中路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接下来数天他就几乎没有消停过,昔日的老领导,老同事,老下级,亲朋好友,同学熟人,甚至八竿子打不过的人都找上门来。

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肯定要承担随之带来的副产品,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市建委主任刘銮也不是一个善茬,在很多事情上都与他观点相左,包括在绵西城市整体规划上也有不少异议,和他也是争论不断,发展公司的老总让关明正兼任,关明正心里就不舒服,只是胳膊拗不过大腿,隐忍不发而已,但在其他组成人员上却是咄咄逼人,志在必得,这让苏中路也是倍感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