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这回算是真正见识到什么是财大气粗了,就我们原来那些房地产商人买个一两千万的地块还磨磨唧唧的要这样政策,那样政策,哪像这样的大老板,连考察都没考察,啪,把钱直接一砸,痛快啊。”
在安新宾馆参加完签字仪式,送走市委书记张泽高和市人大政协的领导之后,分管城建的副市长尤金忠是感慨万千的说着。
唐中凯在一边笑道:
“老尤啊,你现在是壮得厉害,现在恐北汉市的吴市长看到你,眼睛会比兔子还红,你可得小心点,谨防他急了,咬你一口。”
唐中凯口中的吴市长是贝湖省会、同样也是副省级城市北汉市分管城建的副市长,北汉市在房地产这一块比安新市起步早,房地产比安新要红火的多,一向都是瞧不上安新。而安新一下就卖出将近五个亿的地块,吴市长瞧不上的安新一下跑到了北汉市前面,吴市长不着急才怪。
不但北汉市的吴市长如此,张泽高和他到省里开会,其他市的领导也都是艳羡不已。
“金忠市长啊,这些大企业大老板爱做慈善事业不假,但是绝不会把生意当成慈善事业来做的,否则他们的企业早就垮掉了。你说的所谓的考察都没考察就啪的把钱砸到我们市里是不可能的。我想他们应该是在我们把招商引资的材料交给他们进行沟通的时候,就有专业的人才到我们安新来考察过了。”
尤金忠有些不相信的看了陆政东一眼,陆政东笑了笑,他能搞经济在安新现在还是名声不显,不过墙里开花墙外香,在香港名头却是很大,有他在,他们相信安新的经济一定会向好,一定能够赢得更好的投资回报,而且还有港府和中联办的官员吹风,就冲这一点,也会有人会来考察。
“我们和北汉市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地价比他们便宜,房价的上升空间比他们大,这恐怕才是他们真正愿意痛快砸钱的最主要原因。当然也不排除他们知道我们现在财政困难,所以乐于雪中送炭一回,这是我们那些成功的华人大企业家和国外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不同的地方,显得更有人情味。这样的人情味,恐怕会比那些软磨硬泡效果好得多吧?”
第14章 陆氏新政第一波
从香港成功招商之后,也让陆政东有底气和更从容的对安新的发展进行思考和规划。
陆政东决定首先要规范安新市的土地使用。陆政东如此考虑,也是和安新的现状有关,安新头上还带着一顶“历史悠久的安新,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污水横流,凌乱而又脏乱,就像一座大县城”,这不仅仅是陆政东的直观感受,而是一位到访安新的一位著名作家在一本书中的开篇之章所言。
这曾经让安新人很受伤,却也无法反驳,因为这话虽然夸大了一点,但基本是事实,安新整个城市缺乏活力,交通拥堵,麻木车盛行、城市环境差,商场晚上七八点就熄灯关门,特别是冬夜显得更是有些萧瑟。
陆政东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城市环境,更在于背后的经济因素,不振的经济、几十万下岗职工、上百万贫困人口,被称为安新发展道路上必须翻越的三座大山。
这些都需要巨大财政资金支持,仅靠单一的地方税收无法实现,特别是在实行分税制之后,这样的情况就更明显。
分税制改革使中央得以集中财权,增强了宏观调控能力,并使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性转移支付的体系逐渐成形,增量的大部分转移支付给中西部贫困地区,缓解了国家财政纵向和横向不平衡的矛盾,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之前分灶吃饭的体制相比,分税制鼓励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让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经纪人”,激励了其发展经济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