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陆政东提到的这几家企业,确实算是西原经济开发区比较好的企业,可是除了这几家企业,开发区还有什么高科技企业拿得出手?
这样零散的企业,难以形成规模化集群化效应,更无法带动起上下游产业链联动发展,形成集聚效应,西原的高新技术产业实际一直停留在前几年的水准,虽然这两年西原经济增速有所提升,但是它的经济增速更多是来自于传统产业的贡献,比如汽车产业、机械产业和化工产业以及房地产业等等,真正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并没有多少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不说陆政东,就是他都如此认为。
西原经济开发区不过是西原的缩影,即便是他不算局外人,都觉得西原的整个城市都处于茫然中,就算是提出西部大开发之后,发展思路都还是不清晰,现在西原的主要财政真正指望的也就是房地产,但是房地产在很大程度上也得依赖二三产业和第一产业人口的转移,所以西原的房价一直还是上不去,不是西原方方面面的人不想把房价抬上去,而是抬上去就没那个购买能力。
五行不定,注定是要输个干干净净的,西原落伍了,西原开发区落伍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西部大开发的提出就是西原最好的救赎机会,像这样的事情其实应该是市里来人,不说其他,就是交流下发展方面的心得对西原来讲也是很不错的,可是西原市里的领导们还是放不下架子……
而姜东元的想法则和江至阳有所不同,陆政东当年为人上看似很低调,实际上还是有些傲气的,和以前相比,现在的陆政东显得成熟了许多,内敛了不少。
和江至阳相比,姜东元更了解陆政东,陆政东话里的一个中心意思就是:布局要合理。不能什么东西都往开发区里装,那样也许适得其反。
第192章 曾经战斗生活的地方(三)
“至阳省长、东元部长,这个项目到底花落谁家,主要还是一个横向比较,优中选优,西部办只是有建议的权力,决定权还是在发改委。”
原国家计划委员会于九八年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又于两千零三年将原体改办和国家经贸委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而曾经的体改委,在九八年去掉里子,而走过了二十个年头,连最后一个称谓也随着改革的深入而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当年设立的体改委的成功即得益于其超脱和独立性,它是存在于旧体制之外的一个协调改革的主导机构,也正是因为其超脱性和独立性,使之成为了当年改革的中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但不管是坚持继续保留或者是力主撤销的人都没想到,再过十几年,当各种利益纠葛在一起之后又构织了一个个难以撼动的利益或者利益集团,如何打破这样的壁垒,推进改革向更深的层次迈进又是一道天大的难题。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眼下的发改委的功能日益强化,话语权更大。
“现在几乎只要有点条件的西部省市区都在积极的争取,最后肯定要优中选优,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稳操胜券。”
江至阳也明白,这个项目是谁都想得之而后快。
省里两位领导让他和姜东元来和陆政东来沟通衔接,大概也是觉得姜东元和陆政东比较熟悉,希望陆政东能够为西河多说点话,虽然陆政东没有决定权,但由于在经济上的建树,陆政东的建议肯定是会受到重视的,但是江至阳并不认为姜东元来凭借私人感情就能解决存在的分歧和差异,顶多也就是说能提供一个较好的沟通氛围而己。
显然陆政东对于西河提出的方案不抱乐观的态度,不过他也还是必须要尽力的游说: